微博话题#女生研究方向太冷门花了2年造仪器#登上热搜,80后女生勾茜2015年回国,成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当时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八年来驰盈配资,她从零建起研究组,搭建出国内首台微波光谱仪。从去年开始,她又努力在网上科普,让很多人认识了“星际化学”。
勾茜,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G. Spada奖),2014-2015年担任博洛尼亚大学化学院研究助理,2015年以百人计划加入重庆大学开展独立研究,德国汉诺威大学及法国滨海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4项,中央高校项目3项。任Journal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编委,重庆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亚洲分子光谱研讨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天体化学国际研讨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入选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高分辨分子光谱、天体化学、大气化学。通过研制开发高分辨、高灵敏度的分子光谱仪驰盈配资,结合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理论模型及射电天文观测,揭示关乎大气化学、天体化学及生物识别等的关键过程,阐释其微观机理。
此外,勾茜老师也在做科普,每周直播关于天体化学的科普讲座、学术研讨及课程!
成果介绍驰盈配资
重庆大学勾茜教授等人利用高分辨率旋转光谱对呋喃-丙烯醛Diels-Alder反应中的预反应中间体进行了实验表征。鉴定出了三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π-π堆积意外地占主导地位,而非氢键结构,且外式结构比内式结构略稳定。经过基准CCSD(T)计算验证的计算成本适中但准确的XYG3方法,准确地重现了异构体的能量排序。通过微溶剂化模型研究了溶剂效应,结果表明六氟异丙醇保留了π-π堆积,并通过强氢键网络增强了外式选择性。这些发现为Diels-Alder反应的立体控制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见解,表明π-π堆积和溶剂诱导的非共价力在溶液中决定立体选择性方面具有普遍作用。
相关工作以《When π−π Stacking Outcompetes Hydrogen Bonding: Pre-Reactive Intermediates in the Furan−Acrolein Diels−Alder Reaction》为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
When π−π Stacking Outcompetes Hydrogen Bonding: Pre-Reactive Intermediates in the Furan−Acrolein Diels−Alder Reac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08596
(来源: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